我们是如何保证产品安全的

总则:从研发源头设计绿色安全配方体系,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以高于行业标准的内部管控准则筛选每一款原料。我们不仅恪守 “禁用成分零使用零添加” 的承诺,对于各类存在争议、处于安全监控期的物质,更秉持审慎的态度 —— 通过设立内部安全指导原则、执行严格的安全评估流程,建立起 “源头可控、过程可管、风险可防” 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产品安全构筑起一道护城河,给消费者带来更安心的使用体验。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则:


一. “法规兜底”+“内部安全评估指导原则拔高”

我们参考的行业法规及标准如下,该清单并非详尽,我们会按照最新的法律法规不定期更新:

(1)国内法规

● 一次性卫生用品相关法规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 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国际法规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

● 欧盟REACH 法规 EU REACH

● 加州65号提案 California Proposition 65

● 欧盟杀菌剂法规 EU No. 528/2012

●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 (SCCS)

● 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查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

● 《关于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的法规》(EC)No. 1272/2008 CLP法规

● 国际日用香料协会(The International Fragrance Association) IFRA标准

● 美国日用香料研究所RIFM(Research Institute Fragrance Materials)相关法规


为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安全等级,我们制定了严格且领先于行业的内部安全评估指导原则,将安全管控贯穿于 “原料 - 产品 - 上市后” 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从风险预判到持续监控的闭环管理。该评估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及不同品类的成品,结合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应用场景及潜在风险点,明确规定了全流程评估要求:

● 配方管控:从供应商合作初期即启动配方资料收集,确保从源头掌握原料基础信息,为后续评估做好数据基础;

● 法规与风险双重排查:对照国内外最新法规标准排查原料/产品的合规风险;同时结合毒理学研究数据,预判原料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成分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可能引入的污染风险;

● 科学测试验证: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制定定制化测试方案,如对高风险原料/配方开展第三方毒理学试验(如皮肤刺激性测试、致敏性测试),对成品进行全项安全检测;

● 高标准限值设定: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安全目标设定更严格的内部限值,进一步降低潜在安全风险;

● 上市后监控:定期根据法规更新、技术发展及市场反馈,重新评估原料/产品;产品上市后,持续监控产品安全状态,一旦发现新的潜在风险,立即启动评估流程并制定整改措施。


根据参考的国内外标准法规,并结合内部安全评估指导原则,我们制定了维达禁用物质清单(请见附件)


二. 供应商“严进”原则

供应商 “严进” 原则是从源头把控产品安全、合规与品质的管理策略,通过建立多维度、高标准的准入审核机制,筛选具备合规意识与风险管控水平的合作伙伴,从研发端起降低供应链端的质量隐患与合规风险。具体实施维度可细化为以下三方面,形成全流程闭环审核:

1. 审厂制度:

除了初期审厂,我们也会定期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原料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同时对原材料/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厂验收检验,多重审核筛选出产品质量有保证、信誉有保障的合作伙伴。

2. 供应商自查与承诺制度:

要求供应商以 “主动自查 + 第三方验证” 的方式,证明其材料/产品符合维达禁用物质规定与相关法规要求,形成 “自查 - 验证 - 整改” 的管理闭环。我们依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定期更新安全声明,该声明涵盖相关法规要求及禁限用物质清单,供供应商一一比对,承诺其材料/产品:a)符合相关法规标准;b) 不使用列表中的禁用物质;c) 限用物质符合限量要求;

我们还要求供应商签署《安全声明书》。若供应商存在隐瞒或虚假申报,则需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3. 配方维度:

配方是产品品质与安全的核心,我们要求供应商全面、真实地披露配方信息,以提前识别原料风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 “全透明” 配方披露:包括全成分披露(含功能性添加剂、香精、油墨等)、原料规格(纯度/等级)、成分添加比例等;对于复配原料,需进一步披露复配组分的具体组成,确保每个添加到产品中的原料可追溯。

▶ 配方安全性评估:我们安全评估团队会结合配方信息以及产品/材料实际应用场景(比如:是否与食品接触,是否与口腔、眼周、皮肤或黏膜接触等),依据相关产品标准以及内部评估指导原则,对原料/配方进行风险评估,从配方阶段把控安全。

维达的风险评估程序参考及采用化妆品风险评估流程:

● 危害识别:收集大量国内外权威的毒理数据,如相关毒理学节点、历史使用数据等信息,以确定原料和风险物质的毒性及程度;

● 剂量效应关系评估:确定原料和/或风险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剂量之间的关系;

● 暴露评估:结合原料/风险物质暴露与人体的部位、浓度、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暴露水平;

● 风险表征:描述原料/风险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程序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后续设计每个原材料的检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配方变更管控约定:为了避免未经管控的配方变更导致品质波动或产生合规风险。我们要求供应商实行“配方变更需提前通知”。供应商若因原料替代、工艺优化、生产厂址变更等原因需变更配方,应提交变更申请及相关验证资料(变更前后的性能对比报告、安全检测报告等),经我司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三. 规范测试原则

在前两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国内外法规标准建立起一套内部的STI(Standard Test Items)和Material Specific Testing测试矩阵,筑起安全的另一道防线。STI即标准测试项目,涵盖理化指标类、化学分析类、毒理学试验项目等,是一个基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要求建立起来的禁用及备受关注化学成分的测试清单,维达安全评估人员会严格恪守测试清单,确保每个材料都按照该清单进行检测。由于每种原料的来源、理化特性、制备工艺都不尽相同,各自带入的或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物质,则通过Material Specific Testing测试矩阵来实现精准管控,如针对植物性来源的原材料,我们会监控农药残留;针对香精原料,重点监控香精过敏原。

STI与Material Specific Testing测试矩阵并非静态标准,我们建立了“动态更新机制”,实时追踪国内外法规的最新变化,第一时间将新增禁用/限用物质纳入STI测试清单,确保检测范围始终覆盖法规要求,持续优化检测项目与判定标准。

除了从源头严控原材料安全,我们对成品的合规性与安全性同样建立了全维度、高标准的管控体系,确保每一件产品在上市前均通过严格验证,且能满足不同市场的法规要求。

在产品正式上市前,所有成品必须经过品控部门的出厂全项检验,检验标准完全对标产品所属品类的国家/行业法规(如一次性卫生用品需符合 GB 15979),检验覆盖理化性能、安全指标(如微生物污染限度、禁用/限用物质含量、pH值)等核心维度,只有全部检测项目合格并拿到“出厂合格证明”,成品才可进入仓储流通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的可能。

针对出口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品,我们会进一步实施目标市场定制化合规方案:根据目标市场的特殊法规要求(如欧盟 REACH 法规的高关注物质筛查),在基础出厂检验之外追加专项测试与合规认证。


附录:维达禁用物质清单


电邮提示

注:以下带*为必填信息,请准确填写。

姓名*

请填写您的姓名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的电邮地址

职衔:

所在地区/国家*

请填写您所在的地区/国家

公司名称*

请填写您所在的公司名称

请选择